大J小D:應對創(chuàng)傷性后遺癥 科學育兒的父母先做這些

2018-10-31 13:58:09出處:其他作者:佚名

標簽: 大J小D
我要分享

  弱者發(fā)怒,揮刀向更弱者,重慶幼兒園砍人事件便是其一。這類創(chuàng)傷性事件難以預防,但不代表父母們什么都做不了。

  “在家早教三部曲”暢銷書作者、百萬公眾號“大J小D”創(chuàng)始人大J提到,不管是被砍的孩子還是目睹整個過程的孩子,所有人都是受害者,他們通常會出現(xiàn)下面這些表現(xiàn):

  表現(xiàn)出害怕的癥狀

  異常粘人

  毫無征兆地大哭大叫,情緒失控

  食欲減退,睡眠受到影響

  會不斷在腦海中重現(xiàn)事件,最普遍表現(xiàn)是做噩夢

  出現(xiàn)行為倒退,比如:尿床、吃手指等

  專注力減弱,認知退化

  如果孩子表現(xiàn)出特別嚴重的創(chuàng)傷后遺癥表現(xiàn),父母需要積極進行心理干預,幫助孩子做好心理疏導。

  家長自治,避免孩子“二次創(chuàng)傷”

  大J提醒,在創(chuàng)傷性事件的處理中,父母首先要自治。

  這是因為,學齡前的孩子很大程度上是依靠父母家人來獲得支持和安全感。當父母出現(xiàn)憤怒甚至要以暴制暴時,孩子會困惑甚至更加害怕;當父母難過傷心,孩子會自責,覺得是他“不夠好”導致的;當父母經常性的情緒大幅度起伏,孩子的焦慮感也會增加。

  很多成年人童年的心理陰影,不僅僅是因為當時經歷了什么,更多的是源于父母當時應對孩子創(chuàng)傷性事件的情緒水平。

  所以,要治愈孩子,父母先要治愈自己。如果父母一味沉浸在自己的痛苦和情緒宣泄里,這比孩子經歷的創(chuàng)傷本身更加可怕。

  大J認為,最簡單也最有效不讓自己卷進情緒漩渦的方法是,父母們要先內察自己的情緒,然后進行積極自我對話。“我的情緒為什么失控?因為我很憤怒,是的,我可以憤怒,但我更需要冷靜下來,因為我的孩子更需要我的幫助”;“我很害怕。我為什么害怕?我害怕無法時刻保護他。嗯,害怕很正常,但害怕無法解決問題,我要帶著孩子一起面對,化解這個危機”。

  帶一點點的出離心看待這個事件,因為孩子最重要的治愈來源是父母,為人父母,有時候除了堅強別無選擇。

  支持和接納,讓孩子安心

  當孩子出現(xiàn)創(chuàng)傷性事件癥狀后,父母需要積極及時回應,給予孩子很多很多的身體接觸(擁抱、親吻)和眼神接觸,回應孩子的情緒,“我知道你很害怕/擔心/悲傷”,同時用異常堅定的語氣告訴孩子,“爸爸媽媽在這里,會保護你”。反復地、經常地、堅定又平靜地告訴孩子這些簡單的句子,讓孩子安心。

  如果孩子可以表達了,等到孩子情緒慢慢穩(wěn)定,父母可以試著鼓勵孩子說出來發(fā)生了什么,這對于孩子的自我修復大有裨益,也能讓父母了解孩子是如何解讀這件事的,從而可以更加針對性地幫助孩子。

  當一個孩子反復提及的關鍵詞,那父母就能捕捉到這是整個事件里對他沖擊最大的。等到下次孩子又出現(xiàn)焦躁害怕情況時,我們可以用講故事的方式復述這個關鍵內容。

  比如,這個事件中,如果孩子反復出現(xiàn)的關鍵詞是“刀”,那我們可以反復和孩子復述這個故事,“是的,那天有人拿著刀對著你,你受傷了,你很難過”,同時再次給予孩子安心,“我知道你當時特別害怕。現(xiàn)在爸爸媽媽在這里,今后我們會保護你!”

  大J強調,這個過程中還要一直告訴孩子,“這不是你的錯,爸爸媽媽,還有很多很多人都愛你,發(fā)生這件事不是你的錯!”

  父母需要預期到,在這個過程中,孩子情緒一直會反復,這些都是正常修復的必經之路,父母千萬不要害怕談論和躲避,而是始終用平靜堅定的態(tài)度,帶著愛告訴孩子,我了解你的感受,現(xiàn)在父母在這,會保護你。

  人的記憶分顯性記憶和隱性記憶,那些對孩子有沖擊的事情,父母千萬不要以為不談論、分散注意力就能過去了。這些事情會成為孩子的隱性記憶,最終還是會受影響的。

  處理隱性記憶最好的方式,就是主動談起,然后通過對話幫助孩子理解發(fā)生的事情,慢慢消化。這個方法對于任何對孩子造成心理陰影的情況都是適用的。

  工具和策略,讓孩子找回力量

  經歷過創(chuàng)傷的孩子,家長容易有愧疚感,會自責是自己沒有保護好孩子。于是自然的就會下意識用“過度保護”來彌補。這種做法更不利于孩子走出心理陰影,孩子會從父母的行為中建立起“受害人”的自我印象。

  因此,相比“過度保護”,父母需要利用一些策略,讓孩子自己找回力量。

  1、直面焦慮

  大J發(fā)現(xiàn),大部分經歷過心理創(chuàng)傷的孩子,最大的表現(xiàn)就是情緒波動,這種情緒波動不僅時間持續(xù)久,常常過了幾個月還會出現(xiàn),而且也會影響到孩子其他行為,比如出現(xiàn)打人、咬人或者尿床等。

  由于創(chuàng)傷類事件中父母也是受害人,孩子的哭聲會再次激發(fā)父母面對創(chuàng)傷事件的負面情緒,因此最容易脫口而出的就是,“不要哭了,沒事了啊”。這種壓抑孩子情緒的行為更不利于孩子走出心理陰影。

  正確的做法是幫助孩子理解,他現(xiàn)在的各種反應都是正常的。特別是對于出現(xiàn)行為倒退的孩子,他們在害怕的同時會伴有自責內疚,所以對孩子說這樣的話就特別重要,“你現(xiàn)在還很焦慮,這也是情緒之一,和開心愉快生氣一模一樣的。焦慮時,我們的身體有時會不聽指令,因此你尿褲子了,這很正常”。 這不僅可以讓孩子認識到自己的情緒,更能消除羞恥感。

  如果當下,父母也不知道怎么辦,大J建議這樣跟孩子說,“我知道這個經歷很痛苦,我也不知道接下來會發(fā)生什么。但是相信媽媽,不管接下來發(fā)生什么,我會陪著你一起面對,一起度過”。

  2、提供一個“樹洞”

  根據(jù)不同孩子的性格特點,我們可以在家打造一個“樹洞”,讓孩子隨時隨地可以安全地傾訴自己的感受。

  “樹洞”的形式可以是多種多樣的。比如有的孩子喜歡畫畫來表達,那就提供很多很多的畫筆和紙張;有的孩子喜歡和父母一對一叨叨,那就在家布置一個溫馨私密角落,很多時候買個小帳篷會是個不錯的選擇;有的孩子喜歡過家家,那就陪著孩子通過角色扮演來一遍一遍消化這個負面情緒的影響。

  很多時候,創(chuàng)傷之所以持續(xù)時間長,不是事件本身,而是經歷創(chuàng)傷后的無助感和無力感。當一個孩子越來越確定,自己和父母是有聯(lián)結的,他就會有“靠山”的感覺,這份確定就能滋生出很多自愈的力量。

  3、盡快恢復日常

  經歷過創(chuàng)傷性事件的孩子,會有很強的不安感,而且他們的常規(guī)生活也被打破,這些混亂和變化又會增強他們的不安。讓孩子恢復信心和安全感,最有效的方式就是讓生活盡快恢復日常。

  “確定性”是孩子安全感的來源,當一個幼童可以預見自己接下來會發(fā)生什么,他們就不用花費很多精力來擔心。

  所以父母要盡快恢復之前的生活作息,一如既往地執(zhí)行家庭規(guī)則,或者多安排孩子之前喜歡做的事情,多花時間和孩子玩耍,讓孩子享受當下,讓這些愉悅的記憶重新覆蓋,讓孩子明白“生活還是在繼續(xù)的”,而不是父母帶著孩子停留在過去。

  身體的創(chuàng)傷不會持續(xù)一輩子,但看不見的心理創(chuàng)傷卻會。很多孩子由于事發(fā)后缺少支持系統(tǒng),創(chuàng)傷才成為創(chuàng)傷,并持續(xù)很久。這個世界有殘酷的一面,身為父母,難以顧全孩子的一生,所以才需要激發(fā)孩子治愈自己的力量,直到他們有能力去面對那些難以預料的殘酷。【廣告】

賬戶未綁定手機號

綁定 ×
綁定手機 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