當著孩子的面就談論他,你當娃是透明的嗎?

2021-04-21 09:58:35出處:PCbaby作者:佚名

我要分享

  家長們聚在一起,總會圍繞“我家孩子”的話題進行聊天,并且越說越“有趣”。如果此時孩子在身邊,更是像抓著“證據(jù)”一般,就著孩子進行話題的延續(xù)。

  前不久去朋友家里做客,她家一兒一女,兩個孩子都特別活潑可愛,兄妹倆在角落里玩玩具可開心了?刹灰粫䞍,妹妹就哭了起來。朋友不問緣由,直接對著大兒子喊:“你怎么這么調(diào)皮,又整哭了妹妹!能聽話一些嗎?”我看了眼小朋友委屈的表情,已經(jīng)快要哭出來了!

  我問朋友:“沒有了解情況,為何就責備你兒子呢?”

當著孩子的面就談論他,你當娃是透明的嗎?

  朋友開始吐“苦水”般開啟了“吐槽”模式:“不是有種說法叫做‘三歲小孩狗不理’嗎?現(xiàn)在就是三歲多一點點,最近真是變得特別調(diào)皮,沒一刻安靜的,一不留神就作妖,要不是把家里弄得亂七八糟,要么就是弄哭妹妹。淘氣得很!我不用問,肯定又是搶了妹妹的玩具,一天要上演好幾次這樣的大戲。一個人帶兩個孩子太累了,想把他送回老家?guī)б欢螘r間……”

  眼看朋友似乎沒有要停止,而她兒子就在角落里聽著,還時不時往這邊看兩眼,此刻又是滿眼的不安,我趕緊喊停了朋友。

  別以為孩子聽不懂,你的絮叨會深印于心

  孩子還小,雖然對大人之間談話的邏輯還不能正確了解,但是他能從字面上去揣摩,也會從語氣中去感受,并且對大人的談話信以為真。有時候,你的無心之說,卻在無形中傷害了孩子的感情,又或是讓孩子喪失了自信,導致了自卑。

  還有的家長并不給孩子貼負面的標簽,而是不斷貼正面的標簽。比如:“我家孩子真的很聰明,特別優(yōu)秀”,“你家孩子長得真漂亮啊,以后日子好過了”,“你家孩子學習真的厲害,次次都拿一百分,不像我家孩子”。其實,這些詞匯的過度使用,有時候甚至會超越孩子本身的能力匹配范圍。

  試想一下,孩子在旁邊聽到這樣的對話,會產(chǎn)生哪樣的心理感受呢?是信以為真、沾沾自喜,還是會內(nèi)心謙虛地接受?對于心理發(fā)育還不成熟的孩子來說,前者的可能性更高。

  別輕易給孩子貼標簽,要撕下來就難了

當著孩子的面就談論他,你當娃是透明的嗎?

  很多的家長都習慣當著孩子的面談論他,甚至會貼上各種各樣的標簽。

  “標簽”具有定性導向的作用。貼上的標簽,無論是“好”是“壞”,都會深埋于孩子的內(nèi)心,都會影響一個人的個性意識和自我評價,結(jié)果往往是使其向“標簽”所喻示的方向發(fā)展。

  兒童最容易受“標簽效應”的影響。

當著孩子的面就談論他,你當娃是透明的嗎?

  比如,媽媽說我膽小,內(nèi)向,不愛說話,我就是這么不乖的;媽媽說我太調(diào)皮,老欺負人家,我就是這么壞的……孩子的認知能力有限,成人的話語在他們眼里又有權(quán)威,一旦被貼上這些標簽,孩子可能會直接給自己下定義,認為“我就是這樣的”。

  給孩子貼上標簽,還會限制孩子將來的發(fā)展。比如,經(jīng)常當著孩子的面說他是“書呆子”,“不愛運動”,久而久之,他就會用這個標簽來定位自己,最后朝著這個方向靠近。

  無論標簽正面還是負面。一旦形成,孩子都會朝這些方向發(fā)展。時間久了就會固定化。標簽形成很容易,不過三兩句話的事情,但想要再撕下就很難了。

  所以,作為父母,不要隨意當著孩子的面討論孩子的好的壞的行為,更不要隨意給孩子貼上形形色色的標簽。如果你覺得孩子的行為不正確,可以嚴肅地與他溝通,讓他意識到錯誤,而不是當著娃的面與他人去討論這些行為。

 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說:創(chuàng)造一個孩子很容易、塑造一個孩子不容易,但毀掉一個孩子卻很容易,我們不能輕視孩子的情感。各位寶爸寶媽們共同學習吧!

賬戶未綁定手機號

綁定 ×
綁定手機 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