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現(xiàn)在的位置:親子寶典 > 早教百科 > 唐詩宋詞精選 > 孟浩然

歲暮歸南山

經(jīng)PCbaby專家團(tuán)審閱

  歲暮歸南山原文

  北闕休上書,南山歸敝廬。

  不才明主棄,多病故人疏。

  白發(fā)催年老,青陽逼歲除。

  永懷愁不寐,松月夜窗虛。

  歲暮歸南山注釋

  北闕:指帝宮!稘h書·高帝紀(jì)》注:“尚書奏事,渴見之徒,皆詣北闕。”

  休上書:停止進(jìn)奏章。

  南山:終南山。

  敝廬:稱自己破落的家園。

  不才:不成材。

  明主:圣明的國君。

  故人:老朋友。

  疏:疏遠(yuǎn)。

  青陽:意謂新春將到,逼得舊年除去,青陽:指春天。

  逼:催迫。

  歲:年。

  除:去。

  永懷:悠悠的思懷。

  愁不寐:因憂愁而睡不著覺。

  虛:空寂。

  歲暮歸南山的詩意/歲暮歸南山的意思

  我已停止在宮廷北門請求謁見,

  歸隱到南山中我那破舊的草廬。

  因為我缺少才干方被明主遺棄,

  由于我窮途多病故友往來漸疏。

  時光流逝頭上的白發(fā)催人衰老,

  歲月無情新春逼迫著舊歲消除。

  胸中?M懷愁緒徹夜不能入寐,

  窗前松下一片月光增加了空虛。

  歲暮歸南山賞析

  約在公元728年(唐開元十六年),四十歲的孟浩然來長安應(yīng)進(jìn)士舉落第了,心情很苦悶,他曾“為文三十載,閉門江漢陰”,學(xué)得滿腹文章,又得到王維、張九齡為之延譽,已經(jīng)頗有詩名。這次應(yīng)試失利,使他大為懊喪,他想直接向皇帝上書,又很猶豫。這首詩是在這樣心緒極端復(fù)雜的情況下寫出來的。他有一肚子的牢騷而又不好發(fā)作,因而以自怨自艾的形式抒發(fā)仕途失意的幽思。表面上是一連串的自責(zé)自怪,骨子里卻是層出不盡的怨天尤人;說的是自己一無可取之言,怨的是才不為世用之情。

  字面上說“北闕休上書”,實際上表達(dá)的正是“魏闕心常在,金門詔不忘”的情意。只不過這時他才發(fā)覺以前的想法太天真了;原以為有了馬周“直犯龍顏請恩澤”的先例,唐天子便會代代如此;現(xiàn)在才發(fā)現(xiàn):現(xiàn)實是這樣令人失望。因而一腔幽憤,從這“北闕休上書”的自艾之言中傾出。明乎此,“南山歸敝廬”本非所愿,不得已也。諸般矛盾心緒,一語道出,令人讀來自有余味。

  三四句具體回述失意的緣由。“不才明主棄”,感情十分復(fù)雜,有反語的性質(zhì)而又不盡是反語。詩人自幼抱負(fù)非凡,“執(zhí)鞭慕夫子,捧檄懷毛公,感激遂彈冠,安能守固窮!”他也自贊“詞賦亦頗工”。其志如此,其才如此,不謂“不才”。因此,說“不才”既是謙詞,又兼含了有才不被人識、良驥未遇伯樂的感慨。而這個不識“才”的不是別人,正是“明主”。可見,“明”也是“不明”的微詞,帶有埋怨意味的。此外,“明主”這一諛詞,也確實含有諛美的用意,反映他求仕之心尚未滅絕,還希望皇上見用。這一句,寫得有怨悱,有自憐,有哀傷,也有懇請,感情相當(dāng)復(fù)雜。而“多病故人疏”比上句更為委婉深致,一波三折;本是怨“故人”不予引薦或引薦不力,而詩人卻說是因為自己“多病”而疏遠(yuǎn)了故人,這是一層;古代,“窮”、“病”相通,借“多病”說“途窮”,自見對世態(tài)炎涼之怨,這又是一層;說因“故人疏”而不能使明主明察自己,這又是一層。這三層含義,最后一層才是主旨。

  求仕情切,宦途渺茫,鬢發(fā)已白,功名未就,詩人不可能不憂慮焦急。五六句就是這種心境的寫照。白發(fā)、青陽(春日),本是無情物,綴以“催”“逼”二字,恰切地表現(xiàn)詩人不愿以白衣終老此生而又無可奈何的復(fù)雜感情。

  也正是由于詩人陷入了不可排解的苦悶之中,才使他“永懷愁不寐”,寫出了思緒縈繞,焦慮難堪之情態(tài)。“松月夜窗虛”,更是匠心獨運,它把前面的意思放開,卻正襯出了怨憤的難解?此茖懢埃瑢嵤鞘闱椋阂粍t補充了上句中的“不寐”,再則情景渾一,余味無窮,那迷蒙空寂的夜景,與內(nèi)心落寞惆悵的心緒是十分相似的。“虛”字更是語涉雙關(guān),把院落的空虛,靜夜的空虛,仕途的空虛,心緒的空虛,包容無余。

  這首詩看似語言顯豁,實則含蘊豐富。層層輾轉(zhuǎn)表達(dá),句句語涉數(shù)意,構(gòu)成悠遠(yuǎn)深厚的藝術(shù)風(fēng)格。

  相傳,孟浩然曾被王維邀至內(nèi)署,恰遇玄宗到來,玄宗索詩,孟浩然就讀了這首《歲暮歸南山》,玄宗聽后生氣地說:“卿不求仕,而朕未棄卿,奈何誣我?”(《唐摭言》卷十一)可見此詩盡管寫得含蘊婉曲,玄宗還是聽出了弦外之音,結(jié)果,孟浩然被放還了。封建社會抑制人才的現(xiàn)象,于此可見一斑。

  歲暮歸南山的作者—孟浩然簡介

  孟浩然 (689~740)唐代詩人,本名浩,字浩然,漢族。襄州襄陽(今湖北襄樊)人,世稱孟襄陽。因他未曾入仕,又稱之為孟山人。

  襄陽南門外背山臨江之澗南園有他的故居。曾隱居鹿門山。

  孟浩然的詩已擺脫了初唐應(yīng)制,詠物的狹窄境界,更多地抒寫了個人的懷抱,給開元詩壇帶來了新鮮氣息,并得到時人的傾慕。李白稱頌他「高山安可仰,徒此揖清芬」,杜甫禮贊他「清詩句句盡堪傳」?梢娝诋(dāng)時即享有盛名。他死后不到十年,詩集便兩經(jīng)編定,并送上「秘府」保存。現(xiàn)有《孟浩然集》。孟詩絕大部分為五言短篇,多寫山水田園和隱逸、行旅等內(nèi)容。其中雖不無憤世嫉俗之詞,而更多屬于詩人的自我表現(xiàn)。他和王維并稱“王孟”,雖遠(yuǎn)不如王詩境界廣闊,但在藝術(shù)上有獨特的造詣。

  孟浩然的一生,徘徊于求官與歸隱的矛盾之中,直到碰了釘子才了結(jié)了求官的愿望。他雖然隱居林下,但仍與當(dāng)時達(dá)官顯官如張九齡等有往還,和詩人王維、李白、王昌齡也有酬唱。他40歲時,游長安,應(yīng)進(jìn)士舉不第。曾在太學(xué)賦詩,名動公卿,一座傾服,為之?dāng)R筆。他和王維交誼甚篤。傳說王維曾私邀入內(nèi)署,適逢玄宗至,浩然驚避床下。王維不敢隱瞞,據(jù)實奏聞,玄宗命出見。浩然自誦其詩,至"不才明主棄"之句,玄宗不悅,說:"卿不求仕,而朕未嘗棄卿,奈何誣我!"放歸襄陽。后漫游吳越,窮極山水之勝。開元二十二年(734),韓朝宗為襄州刺史,約孟浩然一同到長安,為他延譽。但他不慕榮名,至期竟失約不赴,終于無成。開元二十五年,張九齡為荊州長史,招致幕府。不久,仍返故居。公元740年(開元二十八年),王昌齡游襄陽,訪孟浩然,相見甚歡。適浩然背上長了毒瘡,醫(yī)治將愈,因縱情宴飲,食鮮疾發(fā)逝世。

  孟浩然生當(dāng)盛唐,早年有用世之志,但政治上困頓失意,以隱士終身。他是個潔身自好的人,不樂于趨承逢迎。他耿介不隨的性格和清白高尚的情操,為同時和后世所傾慕。李白稱贊他"紅顏棄軒冕,白首臥松云",贊嘆說:"高山安可仰,徒此揖清芬"(《贈孟浩然》)。王士源在《孟浩然集序》里,說他"骨貌淑清,風(fēng)神散朗;救患釋紛,以立義表;灌蔬藝竹,以全高尚"。王維曾畫他的像于郢州亭子里,題曰:"浩然亭"。后人因尊崇他,不愿直呼其名,改作"孟亭",成為當(dāng)?shù)氐拿麆俟袍E。可見他在古代詩人中的盛名。王維、李白、王昌齡都是他的好友,杜甫等人也與他關(guān)系

裝親子寶典 贏母嬰豪禮
相關(guān)文章推薦
育兒圖片推薦
聯(lián)系編輯

聯(lián)系編輯:丁笑
聯(lián)系郵箱:dingxiao#pcbaby.com.cn(請將#改成@)
聯(lián)系電話:020-38178288-3033

賬戶未綁定手機號

綁定 ×
綁定手機 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