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位臺灣作家曾列舉一個故事:前蘇聯(lián)有位科學家做了一個實驗,喂小狗四種不同的東西,第一組喂小片的牛肉,第二組喂白面包,第三組喂全麥面包,第四組喂肉加面包。 四組小狗都加設導管,以便定時回抽它們胃里的東西。結(jié)果發(fā)現(xiàn):喂小片牛肉的要4小時才會消化; 全麥面包在1-1.5小時分解完畢;白面包經(jīng)過3小時后還有殘留; 而吃肉加上白面包的小狗,8小時了還有東西留在胃里。 由此得出的結(jié)論是:白面包不容易消化。 白面包是用白面粉做的,只有淀粉成分,到了胃里不容易消化,比不上全麥面粉,比不上谷物帶殼的,因為帶殼的纖維高,含有維生素,酶,很快就能分解。 所以白糖、白面包這些精致的東西,對我們的消化系統(tǒng)來講,是一個很大很大的負擔。 我們不去追究的這個實驗的真實性和科學性,但也明白作者是想利用此試驗的結(jié)果來說明全麥制品或者說“粗糧制品”好過精面、精米,為胃腸道帶來的負擔很少。 不過選擇這個實驗來說明“粗糧”好過“精制食品”是錯誤的,相反還表現(xiàn)出精制食品的“好處”來。 實驗中將肉類同淀粉類食物相比較,本來就不具有可比性。 人體的胃本身就是對不同類的食物有不同的排空速度,在三種主要的食物中,糖類排空最快約2-3小時,蛋白質(zhì)食物次之,脂肪類最慢,而混合食物的胃排空通常需要4-6小時。因此,第一組和第四組的加入就沒有意義了。 就是對于第二組和第三組的比較也是很值得爭議的,因為胃排空食物還會受到食物顆粒大小的干擾,顆粒小者排空更快,那么精制食品不含纖維,自然顆粒更小,排空更快啊! 而且這個實驗不但沒有能說明“粗糧食物”的好處,相反卻是“精制食品”更為有益。為什么呢? 其實,我們之所以“痛恨”精制食品,就是精細的加工讓它們損失了維生素、礦物質(zhì)和幾乎完全的纖維素,而且使其在體內(nèi)的消化吸收加快,在同等情況下,提供更快、更高的能量給人體,造成肥胖的危險,并且使血糖的波動增大,不利于控制血糖。 而在上面試驗的結(jié)果卻是全麥面包的消化吸收更好、更快,白面包排空延緩,這不是在做反方證明嗎? |
請輸入您寶寶的出生年月