春筍味自鮮 每年3月,春雨綿綿,在我國南方,正是春筍破土而出的時節(jié)。 春筍味自鮮 有一句成語叫做“雨后春筍”,常用來比喻事物成長之繁與快。確實(shí)如此,每年3月,春雨綿綿,在我國南方,正是春筍破土而出的時節(jié)。 竹筍四季各不同 竹筍是竹的幼芽,有“竹肉”、“竹胎”、“竹芽”之稱。竹品種繁多,因此竹筍一年四季都有出產(chǎn)。按季節(jié)分,冬季深藏在土中的叫冬筍,肉質(zhì)細(xì)嫩,鮮美無比,有“筍中皇后”之譽(yù);春天破土而出的叫春筍,質(zhì)嫩味美、松脆爽口;夏秋時采收的叫夏筍,又稱竹鞭筍,為毛竹夏季生在泥土中的嫩杈頭,狀如馬鞭,色白,味微苦而鮮。一般認(rèn)為春筍和冬筍食用價值較高,尤其春筍筍體肥大,美味爽口,故有“嘗鮮無不道春筍”之嘆。 此外,人們把剛出土一尺來長的春筍去殼削凈,煮熟,然后用山澗溪水浸泡、晾干,經(jīng)特制的木夾壓扁,再用炭火慢慢烘烤成干筍片,這樣利于保存。吃時經(jīng)泡發(fā),就變成了玲瓏剔透、雪白清香的“玉蘭片”。 味冠素食的山珍 筍有“素食第一品”的美譽(yù),味道鮮美,營養(yǎng)豐富,用筍烹制的各種菜肴,香氣清逸,味道鮮美。自古以來筍就被視為山珍,有“無筍不成席”之稱。 我國以筍入饌有著悠久的歷史,可上溯三千多年。據(jù)說,唐太宗很喜歡吃筍,每逢春筍上市,總要設(shè)“筍宴”招待群臣。他用筍來象征國事昌隆,也用筍比喻大唐天下人才輩出,猶如“雨后春筍”。 春筍被稱為春天的“菜王”,食法很多,可謂“葷素百搭”。它與各種肉類一同烹飪,味道就顯得更加鮮美,無論炒、燒、煮、煨、燉皆可。春筍既可與魚肉禽蛋等菜料合烹,也可輔豆制品、葉菜類等合燒,如油燜筍、筍煮豆腐、鮮筍雞丁、筍炒雞蛋、筍蒸魚、筍炒肉等,烹制的方法不同,菜肴的風(fēng)味也各異。 食用春筍也有講究,一支竹筍,根據(jù)其各個部位鮮嫩程度的不同,可分開食用,各具特色。比如嫩頭可用來炒食,或作為肉圓、餡心的配料;中部可切成筍片,炒、燒或作配菜;根部質(zhì)地較老,可供煮、煨以及與肉類、禽類一起煲湯,還可放在壇中經(jīng)發(fā)酵制成“霉筍”,燉食別有風(fēng)味。 佳蔬良藥 春筍含有植物蛋白、脂肪、糖類、胡蘿卜素和多種維生素,以及鈣、磷、鐵等人體必需的營養(yǎng)成分;還含有人體必需的賴氨酸、色氨酸、蘇氨酸、苯丙氨酸等多種氨基酸。特別值得稱道的是它含有豐富的纖維素,常吃纖維素多的食品,有促進(jìn)腸道蠕動、吸附脂肪、幫助消化和排泄的作用,有人形象地比喻“吃一餐筍要刮三天油”。常食春筍對防治血脂增高、高血壓、冠心病、肥胖、糖尿病、腸癌及痔瘡等有輔助作用。 中醫(yī)認(rèn)為,春筍味甘,性寒,具有利九竅、通血脈、化痰涎、消食脹等功效。還能清胃熱、肺熱,安神,可改善支氣管炎痰多之癥,在食療食養(yǎng)中被廣泛應(yīng)用?人远嗵、胸膈不利,常吃涼拌筍有益;春筍煮粥,可治胃腸有熱、小便不利、大便不暢,還對久瀉形成的脫肛有很好的療效;食用竹筍燒肉,可滋陰益血;芝麻油燜筍,能化痰消食;小兒患麻疹,可食嫩筍尖做的湯,使麻疹出透,縮短病期。 近年還有研究發(fā)現(xiàn),竹筍內(nèi)含有的多糖物質(zhì)具有抗癌作用;纖維素和脂肪酸結(jié)合能減少血漿中膽固醇的形成;酪氨酸能輔助治療甲狀腺亢進(jìn),抑制癌細(xì)胞的擴(kuò)散;還含有硒、鍺等有防癌、抗癌、抗人體衰老功能的微量元素。這些新發(fā)現(xiàn)更使竹筍身價倍增。 |
請輸入您寶寶的出生年月