轉眼間冬至又來了,那么冬至吃什么呢?由于冬季尤其是冬至后以寒冷天氣為主,故進補偏于溫熱、補養(yǎng)陽氣以抵御寒邪。都說“藥補不如食補”,冬至常吃的一些飲食就有很好的補陽防寒作用。
冬至6大傳統(tǒng)食物補陽防寒
湯圓
冬至吃湯圓在江南較為盛行。做湯圓常用的材料如糯米、芝麻、紅豆等亦是溫熱性味,有較好的健脾作用。脾胃和健,飲食營養(yǎng)才會被身體吸收利用,提高機體的抗寒防病能力,最適合在冬天食用。
餃子
冬至吃餃子不凍耳朵。這種說法來源于醫(yī)圣張仲景,他看到嚴寒中百姓耳朵被凍壞,故用面包了驅寒藥材,煮熟做成“嬌耳湯”治好了百姓的耳朵。今天冬至吃餃子不再是為了治凍耳朵,不過其面、菜、肉的合理搭配使餃子成為了一種營養(yǎng)全面且易消化吸收的美食。冬至吃餃子可以用羊肉、白菜、大蔥、韭菜、蘿卜等做餡,這些菜均偏溫熱性,對人體能起到一定的溫陽作用。
八寶粥
熱騰騰的八寶粥很適合冬天飲食溫熱軟的要求。中醫(yī)認為食粥可健脾溫胃,且有一定的滋陰作用,正好對抗冬季干燥的特性。為發(fā)揮御寒作用,我們在煮粥的食材上可以選用偏溫熱或平和健脾胃的食物,如薏米、大棗、核桃、花生、雞肉、羊肉、糯米、桂圓、山藥、銀耳等。我們不妨發(fā)揮創(chuàng)造力,將這些食材搭配成美味的粥,例如:羊肉粥、雞肉粥、糯米紅棗粥、小米山藥粥、銀耳紅棗大米粥等。
蘿卜
民間有言:“冬至蘿卜夏至姜,適時進食無病痛。”又說:“冬季蘿卜賽過小人參。”所以冬至吃蘿卜最滋補,在冬至夜,正適合燉上一鍋熱乎乎的蘿卜排骨湯,補充營養(yǎng),滋補身體,又能增強抗寒能力。
餛飩
老北京有“冬至餛飩夏至面”的說法!堆嗑q時記》云:“夫餛飩之形有如雞卵,頗似天地混沌之象,故于冬至日食之。”除了形態(tài)相似,“餛飩”也與“混沌”諧音。冬食餛飩,有利于寒冷季節(jié)熱能的儲蓄。
羊肉
北方不少地方有冬至吃狗肉和羊肉的習俗,中醫(yī)認為,羊肉、狗肉都有壯陽補體的功效。事實上,在江南地區(qū),蘇州人從冬至這天起也開始進補,所吃的正是馳名中外的吳中藏書羊肉。羊肉味甘性溫,有補腎壯陽的作用,歷來作為補陽佳品,是冬至進補的重要食物之一。羊肉的熱量高于牛肉,鐵的含量又是豬肉的6倍,對造血有顯著功效,寒冬常吃羊肉可益氣補虛,補血助陽,促進血液循環(huán),增強御寒能力。但羊肉屬大熱之品,凡有發(fā)熱、牙痛、口舌生瘡、吐黃痰等上火癥狀者都不宜食用;加懈尾 ⒏哐獕、急性腸炎或其他感染性疾病,以及發(fā)熱期間都不宜食用。
〉〉更多精彩內容請瀏覽:冬至吃什么